
教養習作 │廣東話教養分享
世界每天在變,家長持續學習,掌握合適的教養原則和方法,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和實作,教養自然更加得心應手。
藉住同大家分享我的學習,鼓勵與我一樣愛小孩,愛閱讀,不斷學習的父母,可以一起分享經驗與心得。
Episodes
17 episodes
#17《教養方程式》1:解答學校面試問題:「家長想培養小朋友成為一個怎樣的人? 」哈佛教授利用15年時間,訪談200幾位成功人士,由高成就人士的表現告訴你非凡的高成就者是怎樣的人。
家長培養小朋友的目的是甚麼?家長又想小朋友成為一個怎樣的人?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用15年的時間,訪談200幾位成功傑出人士的家庭,問及他們的成長與他們的父母是如何培育他們,得出一條成功的教養方程式。而這條方程式塑造出來的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「充分自我實現」。目的+自主+智力=充分自我實現這些高成就者,往往都是能將自身潛能發揮到極致,在學習中不斷自我挑戰,堅持努力,承擔自己的目標與懂得因應環境作出應對,也即是能充分的自我實現。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17
•
16:01

#16《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》2:防患未然,在小朋友沉迷打機上網之前,利用6個星期減少使用電子產品,建立良好習慣,家長必要的教養裝備要點
眼見身邊有些小朋友小學階段已沉迷打機、睇片或者網上購物,作為家長實在要及早裝備及正視沉迷使用電子產品的問題。萬一一開始察覺小朋友有沉迷的跡象,家長就需要留意,如何可以引導小朋友不會因為使用電子產品而影響其他方面的發現。防患未然,永遠是最好的方法。今集繼續介紹《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》,分享如何利用六個星期,協助小朋友減少打機、睇劇或者使用IG等電子產品或社交媒體的方法,讓家長更有方法地協助小朋友平衡電子產品及其他健康生活。這絕對值得每個家庭先學習及了解,裝備好小朋友如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16
•
27:06

#15《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》1:如何令小朋友不再沉迷youtube? 周圍都是電子產品,家長如何引導小朋友建立良好生活習慣,繼而無痛養成良好使用電子產品習慣?
小小年紀已沉迷睇youtube, 比起以前的「電視汁撈飯」,沉迷網上世界及電子產品是所有家長都必須關心及迎戰的課題。現今生活離不開電子產品,如何幫助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十分重要,做好這個基礎第一步,繼而可幫助小朋友養成良好的使用電子產品習慣。今集將介紹,由知名作者「哈佛媽媽」所寫的著作,當中提及引導小朋友建立良好生活習慣,繼而無痛養成良好使用電子產品的方法。各位爸爸媽媽掌握了,管教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就自然更有方向。本集將講解: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15
•
23:01

#14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》:如何與小朋友伴讀?如何令小朋友愛上閱讀? 家長跟著這些重點做,更能培育出愛閱讀小孩!
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十分重要。好多新手爸爸媽媽對於怎樣伴讀有許多疑問。今集就為大家介紹怎樣與小朋友閱讀:閱讀的迷思: 閱讀不是「認字」,也不是「閱讀理解」。閱讀的形式是怎樣? 個人經驗覺得有4種不同的形式。由汪培珽介紹如何選書、讓小朋友愛上書的秘密。本集推介書籍: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》作者: 汪培珽出版社: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14
•
28:14

#13《管教啊! 管教》:台灣出名親職教育家汪培珽講解的28種為人父母素質,其中3個特別令我記著!
#13《管教啊! 管教》:台灣出名親職教育家汪培珽講解的28種為人父母素質,其中3個特別令我記著!本集介紹書中第一篇:需要變法維新的父母由小故事出發,作者汪培珽親解28種為人父母的特質。例如: 改變,由父母開始,我們做個虛心受教的父母。….其中今集講到的是:每個「不」字後面,都要接「三分鐘的道理」—做個有教養有遠見的父母問題,不在你看得見的地方—做個關心孩子內心感受的父母<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13
•
28:09

#12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》7:放低育兒焦慮罪惡感,了解決定小朋友命運的元素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育兒管教方式
育兒絕對可以更個人化、更有創造力,也是令人享受的過程。要全心投入育兒的美好,可能需要掌握今集講到的思維:1. 父母角色好重要,但決定小朋友命運的元素是:基因+群體2. 我們為什麼經常抱怨,抱怨而又內疚,可能是我們不想正面面對內心,緊抓住受害者的角色3. 更有創意,更令人感到輕省的育的方式可能是: 挑戰固定思維,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12
•
27:07

#11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》6:影響孩子最重要的不是陪伴時長,而是父母在孩子身邊的行為!做個「夠好」的家長,多高質的陪伴與傾談救你脫離焦慮罪惡感!
與其花精神心力在「內疚」、「焦慮」與「罪惡感」,不如聽下研究的結果: 父母在孩子身邊的行為原來比起留在孩子身邊的時間的長短更重要,這一集鼓勵我們做個「夠好」的家長,重視自己在小朋友身邊的行為,以身作則。第二點,不要忽視同小朋友聊天、傾談的重要性。多與小朋友聊天,幫助孩子建立豐富的詞彙,對小朋友成長及學習十分有益。 本集推介書籍: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: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》&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11
•
8:54

#10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》5: 你是否總是帶著焦慮與罪惡感育兒及管教?救家長從教養內的罪惡感逃脫出來。
在我身邊有一些媽媽朋友:一種是事必恭親、盡心盡力地照顧小朋友, 每日早早上班,晚上回到家,食完飯,檢查功課,陪小朋友玩。買什麼用什麼,事事都以小朋友優先為什麼總仲覺得不足呢?今集一起了解教育內的焦慮與罪惡感。教養內的三種罪惡感:1.「瘋狂的完美主義」(「ps.爸爸做得不夠多」)2.「冒牌者症候群」3.「母親的焦慮」(與所謂的「關鍵第一年」)拋開這些,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10
•
13:20

#9 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》4:激發內在動機的日常練習,培養小朋友發揮創意的方法!
培養及激發內在動機十分重要家長及老師可以如何培養呢?在日常管教或教學中,多發揮創意,做一些與日常不同的創意練習,培養小朋友的好奇心,建立創意的習慣,相對這些對小朋友都十分之重要,也是有趣又好玩的事。本集推介書籍: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: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》 《Reinventing Parenting: Can We Raise Our Kids Kids to be Creative?》作者: Dr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9
•
5:15

#8 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》3:內在動機的高低與未來地位有關,家長又應何時運用外在動機呢?
今集集中講研究表示內在動機高的孩子將來會是老闆,說明不可忽視的內在動機力量。而有高內在動機的人,在成長之後會有什麼良好表現。在日常管教之中,怎樣才是有效運用內在動機及外在動機呢? 家長可以依循「重質」還是「重量」的考慮去決定要何時運用外在動機。最後,少少個人分享,希望提醒大人,讚賞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肯定,引導小朋友做好,不應是為了操控,所以,要小心留意讚賞的目的。本集推介書籍: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: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8
•
5:14

#7 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》2:如何令小朋友堅持不懈、果敢堅定?家長管教時必須懂得什麼是「內在動機」
「擁有強烈內在動機的小朋友會主動挑戰自己,不是為了獎賞,也不是為了任何外在目的。擁有強烈內在動機的孩子,長大後會堅持不懈、果敢堅定,心滿意足。他們工作起來經常廢寢忘食,也應當有較高收入。」內在動機有兩種:一種是純粹內在動機。另一種是「自主動機」我認為父母可以多些激發小朋友的「自主動機」。一齊聽下Dr. Eyal Doron 如何教家長培養小朋友的內在動機。本集推介書籍: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:以色列教育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7
•
8:53

#6 《AI世代的創意教養》1:為什麼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真正喜愛的事? 這是在未來最重要的生存能力!
面對未來,以色列教育專家Dr. Eyal Doron提供一個對新世界的思考。過往的線性學習模式在未來未必適用,沒有學識變化、靈活變通的,在未來未必能生存。所以,如果仍然不加思考地複製舊有的教養觀,可能未必能培養在新世界的能力。第一章 「你好,新世界」只有鴕鳥才對急速改變的世界視而不見孩子夢中的職業,在未來可能是夕陽行業與父母的成長經驗背道而馳Youtuber來了!─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6
•
15:21

#5《讀懂孩子內心話》5. 打架?吵架? 教曉小朋友面對人際上的衝突,父母可以這樣做
不知道各位家長如何處理孩子與人衝突、打架?未必個個人都會與人有衝突,但在人際挑戰或衝突未發生之前,我們如何引導小朋友懂得處理?家長如何有方向或有條理地教曉小朋友面對人際上的衝突呢?書中告訴我們要接受犯錯是成長的必然,我們也要學懂引導孩子面對與處理挑戰。書中本節的一些重點:書中分享文欣在職場上遇到的人際挑戰,說明父母得從孩子小時間就引導他們面對與處理挑戰、衝突和逆境。當衝突發生時,腦部的生存戰鬥的杏仁核就會腫得很大,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5
•
10:10

#4《讀懂孩子內心話》4. K3人仔如何克服緊張的小一面試? 父母如何接得住孩子情緒?
K3人仔(幼稚園) 如何克服緊張的小一面試? 父母如何接得住孩子情緒?由傾聽孩子內心想法開始,平時對焦地解決核心需要。到了哥哥小學面試時,我就曾用以下三個方法協助孩子克服緊張,與大家分享。第一,同理孩子的緊張,準確地說出當下孩子的情緒。不批判,不看輕,也不忽視。第二,利用呼吸或飲水方法,引導孩子冷靜。第三,利用開放式提問引導孩子思考,當開始思考時,緊張的情緒就可以放鬆,從思考中也容易得到面對眼前難關的方向。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4
•
8:41

#3《讀懂孩子內心話》3.三種甜蜜教養方法, 幫助小朋友愛自己、信自已,建立正面自尊!
小朋友的自我形象很多是源自於大人的肯定。孩子如何看待自己,就和父母長久以來反映自己對孩子的看法有關。究竟家長平日在日常中塑造了小朋友什麼形象呢?《讀懂孩子內心話》啟發我多用以下三種方式,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的形象。一,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小朋友撒糖,觀察孩子需要,放在心上,多些說好話,做好事。多些稱讚孩子,利用肯定說話讓孩子知道他們在父母心目中很重要。二、真心多謝孩子,讓孩子知道我們對他們的感恩,從而建立正向循環。<...
•
Season 1
•
Episode 3
•
7:35
